Nature Communications刊发南邮汪联辉教授和罗志敏教授团队在肿瘤放射免疫治疗领域的新进展

发布者:zsjyc发布时间:2024-10-09浏览次数:10

  近日,南京邮电大学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的汪联辉教授和罗志敏教授团队,与澳门大学的代云路教授团队合作,在肿瘤放射免疫治疗领域取得了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Two-dimensional coordination risedronate-manganese nanobelts as adjuvant for cancer radiotherapy and immunotherapy”为题,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汪联辉教授、罗志敏教授和澳门大学代云路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青年教师黄竹胜和硕士研究生黄世前同学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翁丽星教授为论文中的全基因组RNA转录测序分析提供了大力帮助和支持。

Nature Communications刊发南邮汪联辉教授和罗志敏教授团队在肿瘤放射免疫治疗领域的新进展

  放射治疗引发的肿瘤损伤可视为建立内源性原位疫苗的良机。然而,仅靠放射治疗引发的肿瘤原位疫苗效应效果微弱,几乎无法激发全身性的抗肿瘤免疫。因此,汪联辉教授和罗志敏教授团队基于临床抗骨质疏松药物利塞膦酸钠和微量元素锰离子,通过“药物自组装递送”策略开发了一种二维利塞膦酸-锰纳米带(RMn-NBs)作为放疗的免疫佐剂,以提高放疗诱导的肿瘤原位疫苗效应。RMn-NBs展现出优异的T2磁共振成像性能和增强的类芬顿催化活性,从而有效地诱导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死亡。此外,RMn-NBs能够显著抑制HIF-1α/VEGF通路,同时激活cGAS/STING通路,促进I型干扰素的分泌,进而增强放疗诱导的肿瘤原位疫苗效应,提高针对原发性和转移性肿瘤的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的疗效。作为放射治疗的纳米佐剂,RMn-NBs表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治疗效果,为癌症的放射治疗和免疫治疗带来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二维利塞膦酸-锰纳米带作为放疗佐剂增强肿瘤放射免疫治疗

  “老药新用”和“药物自组装递送”策略为放射免疫疗法和临床转化提供了新的思路。该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澳门青年学者计划、江苏省前沿引领技术基础研究专项、江苏省高校重点与面上项目、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基金及南京邮电大学引进高水平师资科研启动项目等的支持。


(撰稿:黄竹胜  初审:乔祖琴、戴修斌  编辑:王存宏  审核:张丰)